因为讨厌各种不
公平的
规矩,我们扔掉了
家庭运转需要的
规则。结果,
大人和
孩子都感到
困惑和不适。

问题:
我和老公两个人对
教育的理念不一样。我主张孩子少一点规矩,多一点
自由发展的空间,他认为规矩要严格,
尤其是从小就要
做好。我们为此没有少吵过。现在,
儿子10岁,跟许多孩子相比属于挺没规矩的,反正不是让大人喜欢的那种孩子吧,比较皮,爱玩不爱
学习,
不听劝,对人不
尊重。孩子经常把我的话当耳旁风,左耳朵进右耳朵出,反而是他
爸爸一吼,他还会听一听,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。我很困惑,我和老公的教育
方法到底谁对谁错?
回答:
谢谢你的信任。
主张对孩子少点规矩的
父母中,有一部分人是出自于对过去
童年经历的反省。在我认识的一些父母中,他们回忆童年时会多次提到限制、失去自由、不能做真实的自己、必须服从权威指令这些话,并且倾向于
选择主张自由的
育儿理念。我不知道你的
情况是不是属于此类?
我想,这首先
是一种进步,也是一种反思。我对
自己的痛苦有觉知,所以
希望痛苦可以从我这里截断。不过,这也经常会导致一个问题,就是缺乏养育
经验的我们只停留在
这一步了——不要
太多管孩子,不要给孩子太多规矩。
深刻的
情感和动力导致人们忘了另一件
事情:家庭如果要顺利运转、
解决冲突,
每个人都需要各司其职、各在其位,明确行为可以遵循的规则。
因为讨厌由大人指派,孩子必须服从的各种规矩,我们扔掉了家庭需要的必要规则。结果,孩子和我们都会无所适从,一位在这样的“自由”氛围中
成长的孩子
表达自己的困扰:“总是说给我各种自由,可是我只要做的
让他们
不舒服,他们
就会一直唠叨,还说我不尊重他们。太矛盾了,我根本不知道他们
想要的是什么?”
家庭既是情感链接之地,同时也
是一个机构运作之地。我们当然要给予孩子
更多的自由、更多的爱意,同时,我们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提供或者协商出各自行动必要的指南,比如要心怀友善、尊重的态度,要给每个人
说话的权利,比如每个人都要尊重家庭
文化中的某一个重要习俗,比如给予孩子必要的自由空间……当这些规则明确的时候,孩子在做事情时会
更有确定感和安全感,知道底线在哪里、边界在哪里。
再说回你的先生。
你说爸爸一发火,儿子就听,我列举了一些
可能性,你看哪些更符合你的家庭情况,你也可以想出更多可能性:
1.爸爸的惩罚比较严格,孩子知道他是来真的。
2.爸爸对孩子的指令比较一致,孩子反应时不容易迷惑。
3.身为
青春期的男孩,他更希望远离你,和
父亲在情感上走得更近。
4.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来就不想听父母唠叨,只
是因为怕父亲,不得不听。
5.孩子觉得父亲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领导,
妈妈和
我是平辈。
6.因为爸爸吼,不得不听,所以他选择在宽厚的妈妈那里拖延,以平衡
内心的委屈。
……
这些可能性会不
会让你的
自我否定和困惑的
情绪得到一些缓解?其实,孩子听爸爸的,不听你的,未必是
你和丈夫在教育理念上孰对孰错的问题,它更像是你们三个人
相处的一种
模式。
如果你和丈夫在教育孩子上分歧
越来越大,我想,
这是很可能
发生的事情,尤其是面临孩子进入
青春期这个
阶段,拟定家庭新规则的讨论可能是一个你、丈夫、孩子
尝试的选项。
为了解决冲突,大家一起讨论,各抒己见:哪些规矩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,没有兼顾到孩子的公平与权利,哪些规矩可以删减和调整,哪些规矩非常必要,得赶紧加入到家庭规则里来?原则是
带着解决问题、兼顾公平的态度去解决当下的不适、困惑和冲突。
需要提醒你的是,这个
过程同样会充满不适、困惑和冲突。
你可以选择尽可能慢地
改变,给彼此更多
时间去适应。
作者简介:
尹琳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发展心理学硕士,相信“痛苦的背面是力量”。
本栏目以公开回信的
方式回答
读者有关
亲子、情感、
自我成长等问题,您可写下自己的困惑发送邮箱:yinlin@thepaper.cn。我们将对来信进行匿名处理,并隐藏关键
隐私信息,以分享给有类似困惑的
朋友,若您实在不愿公开
发布,请在来信中注明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